熊相入 记者 孙晓云 摄 眼下正值云南咖啡采收季节,后谷咖啡董事长熊相入焦虑已久:顶着20多个亿银行压力,资金链十分紧张,如何坚持收购并保障30万咖农的利益? “说实话,我们犹豫了很久,但最终鼓起勇气,是时候站出来说真话了。”昨日下午,熊相入面对全国数十家媒体表示,民间借贷如同穿在实体企业身上的“皇帝的新装”,调头资金可能给云南实体企业带来债务危机。 释疑? 调头资金:通俗地说,企业的银行到期后,要先归还银行的老,银行再继续放新给企业。这样“还后再贷”的业务俗称调头业务。目的是通过短期资金的融通,达到与长期资金对接的条件。 发展困局 调头资金吞噬企业利润 后谷咖啡2014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,但两三年下来,用于借钱调头还贷的费用竟然高达上亿元,后谷咖啡或将面临债务危机。 后谷咖啡母公司宏天集团法定代表张瑞靖介绍,公司每个月都会有1~2个亿的到期,需要企业筹集资金进行“调头”,如果不处理,到期90天以内,可能会出现“不良记录”,这对企业发展的打击是致命的;而如果向民间借贷筹资“调头”,高额的融资成本无异于“饮鸩止渴”。 为了解决到期问题,企业普遍采取两种方式:一是贱卖产品偿还,自然抵消企业利润;二是向民间资本筹资,高额的融资成本更是吞噬了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。 “80%的时间都花在了如何融资问题上,做梦都在想着如何筹款调头。”熊相入坦言,后谷咖啡可能陷入债务危机只是实体经济发展困局的一个缩影,希望金融机构调整部分金融政策,如同救火般给予企业“展期”、“借新还旧”和“流动资金期限延长”等政策支持。 根据当前国家现行信贷政策,熊相入还提出了“三招两式”的解决建议。 融资遇阻 业界人士响应呼吁 熊相入的呼吁,得到了部分云南企业界人士的响应。 科诚担保相关负责人表示,公司担保的全省200多家企业,不同程度受调头资金压力影响,“部分企业苦苦支撑,部分企业甚至因此失联”,企业很大部分的合理利润,都被民间借贷调头资金的高额融资成本所吞噬。 “橡胶行业承受调头资金导致的成本压力比咖啡企业还要大。”昆明欣融经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,从2012年开始的橡胶价格下跌,银行期限问题就一直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,企业不得不低价销售产品,要么向社会资本借贷“调头”,企业资金压力就越来越大,企业利润也日渐被吞噬。 凌丰咖啡相关负责人介绍,公司在临沧种植有23万亩的咖啡,但咖啡种植一般要3~5年才能投产,而银行期限最长只能是1年,因此企业不得不向社会融资“调头”,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。 也有业界观察人士认为,企业融资问题除了客观因素之外,也应考虑是不是企业发展本身存在问题,不宜太过寄望于政府和金融机构,而应考虑如何盘活企业自身资产变成资本,内生解决融资问题。 “三招两式”解决建议 三招: 1.金融机构在不抽贷、压贷的前提下给予企业展期1~2年的政策; 2.各州市搭建起实体经济企业与债权人沟通交流的平台,在政府部门的协调、服务下,企业与债权人达成谅解备忘录,以时间换空间,避免一哄而上,逼垮企业; 3.希望司法机关不要一接到诉讼请求,就查封资产和账户,依据实情,坚持庭外调解,慎重立案,最大限度确保企业正常运营。 两式: 1.对于具备较好成长性的实体企业,国家财政应拿出部分资金,给予企业增加授信和部分贴息,切实减轻企业负担; 2.对于能迅速给予实体企业解决展期、续贷的银行,政府应给予表彰和鼓励,让银行更大胆、放手去支持实体企业走出困境。